教培行業依舊苦苦地在尋找未來的轉型之路。

只不過有的企業暫時找到了方向,而大多數企業依舊在迷茫中探索和找尋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近期,曾經一舉超過新東方的后起之秀好未來也低調地進入了直播行業,在新東方的標桿作用下,這些教培行業轉型而來的直播間里充滿了新東方的影子。

作為行業的后起之秀,好未來的張邦鑫一直是一個“大器晚成”的狀態。在標準化好未來課程的路上,不顯山不露水的張邦鑫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超越了俞敏洪。

承認并接納是中年人最后的底線。在被超越的日子里,盡管俞敏洪依舊還在努力,但是差距依舊還在擴大。

2018年至2020年是教培行業最好的時期,在資本的加持下,由好未來和新東方帶頭一路披荊斬棘,沖向了新的高度。

每個人或者每個行業的不確定性始終如影隨形。整個教培行業的一年之間從巔峰跌入了谷底。2021年年底,好未來舉辦了一場不算隆重的全員告別會。

張邦鑫一如既往的沉默,之后他深深的鞠了一躬,然后頭也不回的就離開了。然而,年過60的俞敏洪卻做出了和張邦鑫不一樣的決定。

俞敏洪堅定的助農的路線,并且將目光鎖定在了直播帶貨這個行業之上。

面對外界的質疑,俞敏洪心態良好。他稱,新東方賬面上還有錢,足夠“燒”一段時間。于是有一段時間,俞敏洪真的放下了書本走向了田間地頭。

有人曾說過,直播帶貨這條路是個人通往財富最快的路。羅永浩僅僅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就靠直播帶貨上演了一出“真還傳”,而李佳琦也通過直播帶貨實現了財富自由。所以,一時間在造富效應的帶動下,很多企業家都開始了直播。

比較成功有格力電器的董明珠,其帶貨金額超過了150億,還有攜程的梁建章、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等人。而這些人無疑都是用自身的名氣轉化成流量,很多明星直播帶貨也是這個原理,他們的直播模式剛好和普通人相反。

作為一個個體,直播的“負擔”總歸是比較輕的,而一家公司要轉型直播負擔可謂非常之重。因此俞敏洪將目光鎖定在直播行業上,一定程度上是比較冒險的。

但也因為花甲之年的創業博得了網友的好感,所以今年中旬,東方甄選的董宇輝悄然之間“殺”出重圍,躋身一線流量主播。

董宇輝的大火,帶火了東方甄選,而最先反映的則是在新東方在線的股價上,不到十個交易日十倍的漲幅,讓不少公司紅了眼,也讓不少投資者紅了眼。

所以,入局“文化”直播短時間成了教培行業轉型的標準。

經過一段時間市場的炒作之后,市場開始冷靜,而教培行業的直播也開始回歸平淡,一窩蜂的轉型并未讓其他公司跑出現象級別的主播。而且完全火了的東方甄選也并非一帆風順,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里,幾起“事故”讓新東方飽受了輿論的困擾,尤其辛巴炮轟東方甄選“六塊錢一根的玉米”時,一時間輿論的浪潮淹沒了董宇輝,也淹沒了東方甄選。

最終,東方甄選下架了所有的玉米,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。但盡管這樣,東方甄選的口碑也受到了影響。再加上未來要面對的供應鏈、物流等問題,所以說東方甄選的轉型也只算成功了一半。

而好未來追隨新東方的腳步進入直播行業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之舉。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,好未來在“學習”這件事情上是絲毫沒有落下。在好未來的直播間里,售賣的商品也包括農產品和書籍,還包括有鋼筆、抱枕、食品、洗護用品、繪本教輔等,賬號的名字則叫作“學家優品”。

在好未來的直播間里,處處都能感受到新東方式的直播氛圍,而他們的主播也都是曾經學而思的老師。面對市場質疑模仿東方甄選的問題,好未來的主播也絲毫沒有避諱地說道:“如果能向班上成績最好的那個同學學習,對于我自己來講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?!?/p>

但從效果來看,目前的“學家優品”依舊顯得很弱。而弱的背后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問題,還有人的問題。

自始至終,直播行業一直是一個比較“燒”個人天賦的行業,主播對于直播是起決定性作用的,例如李子柒等等,這個行業的一線主播無法復制,都是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的,這也就決定了該行業不能被量化。

因此,東方甄選和好未來都應該意識到,直播并不是教培行業的“解藥”,而嚴重依賴個人或者是某一單一品類的生意也是最不安全的生意。所以,當教培行業的企業一窩蜂的進軍直播行業時,都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:

第一,如何產生現象級別的主播,并且留住他;

第二,如何解決供應鏈問題,并且保證產品的質量問題。

關鍵詞: 直播不是好未來們的解藥 直播帶貨